查看原文
其他

多少妇科病,是心理因素在作怪

岐伯有道 2020-09-19


 点击上方"医道易儒禅"可关注我们



医学心理学认为,情感变化不仅是外界刺激引起的心身反应,也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。心理障碍是妇科疾患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,中医学很早就重视妇人的心理状况与疾病的关系。


《医宗金鉴》指出:“(妇人)病多忧忿郁伤情,血之行止与顺逆,皆由一气率而行。”《女科经纶》说:“妇人以血为海……每多忧思分怒郁气居多……忧思过度则气结,气结则血结……忿怒过度则气逆,气逆则血亦逆,气血结逆于脏腑经络,而经于是乎不调乎。”明确论述了妇女发病多为心理因素、情况刺激而致,且有些患者又羞于启齿,讳疾忌医,而往往延误了病情,因此医者必须懂得心理学。现以心理障碍与妇科经、带、胎、产的关系做一初步探讨。



一、心理与月经



中医学第一部经典著作《黄帝内经》就有关于心理与月经的论述,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的“二阳之病发生脾,有不得隐曲,女子不月……”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的“心气不得下通,故月事不来也”,说明了心理失衡可导致妇女月经紊乱。

治疗上,明代薛己强调指出:“心脾平和,则经候如常,苟或七情内伤,则月经不调矣。”万密斋也指出:“因气郁血闭不行者,用开郁二陈汤。”陈自明《妇人大全良方》说“忧愁思虑则伤心,而血逆竭,神色先散,月水先闭”,治疗上只要“自能改易心志”,再能“用药扶持”,庶可痊愈。这些引证说明了月经病发病时的心理反常状态,而且提出了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的关系。



二、心理与带下



带下是中医妇科四症之一,早在《内经》中就有关于带下的论述,从病因、病机及施治方面都有详细的内容。中医认为心理障碍对本病影响很大


《沈氏女科辑要笺正》说:“所思不遂,龙相之火因而外越,是即亢火疏泄太过之带下。”明代张景岳《妇人规》说:“带下有因肝经怒火下流者。”《傅青主女科》中指出:“凡脾气之虚,肝气之郁,皆能致之。”指出了除脾虚肾虚湿毒之外,心理因素也能导致带下。在临床上治疗带下以健脾、升阳、除湿为主,还有疏肝解郁配合心理治疗的综合疗法,如《通俗妇科学》中指出:“带下宜首禁房事,使阴部常保洁净,身体宜勤洗濯,以除陈段之浊气,饮食起居宜加注意,勿食辛辣之物,操心劳力之事尤其切戒,如是一年半载,病自渐愈矣。”古代医家对带下的禁忌论述得如此详尽,对后人进行中医妇科心理研究有着指导意义。



三、心理与胎教


“胎教”也属妊娠期心理卫生的范畴,是当代医学心理学重要内容之一。“胎教”始见于我国周朝,周妃后妊成王于身就有文字记载:“立不破,坐而不差,笑而不喧,独处不倨,虽怒不骂,胎教之谓也。”


孕妇的情绪状态对胎儿的发育起很大作用,情绪波动直接影响孕妇及胎儿心身健康,往往在妊娠期和分娩期引起合并症。


由于焦虑万分,引起早产、流产,产程过长,胎儿也可发生不必要的胎动,出生后可能有多动、易哭闹,影响喂奶与睡眠。


《便产须知》中指出:“心有大惊,犯之难产,子心癫痫。”《叶氏竹林女科》说:“宁静即是胎教……欲生女子者,必须先养其气,气得其养,则生子性情和顺,无乖戾之习。所谓和气致祥,无不由胎教得之。”从心理学角度来探讨,为了使人类在幼儿时期受到早期教育,必须在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形成的最初阶段开始,因此孕妇必须注意心理卫生,即情志要调和,饮食起居有节。适宜,节制淫欲,言行端正。为了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,使国家多出人才、早出人才,必须重视孕妇心理与胎教。


四、心理与产后


妇女产后气血消耗,古人常以“百脉空虚”为本期的生理特点,由于气血的损伤,容易出现血瘀,情绪不稳定,心理状态易波动,这时如不注意心理卫生,易产生心身疾患。在波动的心理状态下,易怒、易惊、易悲、易恐、好思等心理活动必然会出现,所以产后诸症的发生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,如产后缺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。《儒门事亲》指出:“或因啼哭悲怒郁结,气溢闭塞,以致乳脉不行。”《医宗金鉴》说:“产后乳汁不行,因瘀血停留,气脉壅滞者,其乳必胀痛,宜用涌泉散。”


中医学妇科专著中称此症为“乳汁不足”,亦称“缺乳”,病因不外乎是肝郁气滞,气血虚弱,肝郁气滞所致的缺乳从心理学来讲就是“情绪波动”导致心理失衡而形成。中医认为肝为藏血之脏,气为血冲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凝,肝郁气滞必然影响气血的运行,肝血郁滞不能上升化乳便出现缺乳。如一初产病妇,产后七日乳汁点滴稀少,两乳胀痛。为乳少求医,在诊治过程中追查病始,因生男婴心中大悦,而其夫在外地工作,多次电报尚未归,心中忧烦又不敢明言讲出,几日来不得隐曲,偷偷哭泣,乳汁量少欲无。观患者面色淡灰,精神抑郁,心烦胸闷嗳气,食少乳胀,舌白苔腻,脉弱不畅。此由产后冲任损伤,气血不足,更由于爱人不在身边情绪波动较大,导致气滞肝郁,心理失衡而少乳。邹老采用涌泉散治疗的同时,又以情绪疗法治病,以情胜情,采用“喜胜悲”的心理疗法,其爱人也返家,从而使患者心情愉悦,达到心理平衡,三日后乳汁见增,渐能满足其婴儿所需,母子俱安。


总之,妇人心理障碍是造成妇科诸症的主要原因之一,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中指出:“女子嗜欲多于丈夫,感病倍于男子,加以慈恋爱憎,嫉妒忧患,染有坚牢,情不自抑。”张景岳也认为,妇人病之所以难治,是因为女人幽居多郁,情怀不畅,或生性多愁善感,性格多疑,或有难言之病症等。这些引证对妇人的心理特点与妇科诸症的关系做了较全面的论述,认为过于强烈持久、突然的精神刺激即内伤七情,皆可影响气机紊乱,喜则气缓,悲则气消,惊则气乱,恐则气下。妇人经、带、胎、产无不与血有关,气病及血,气滞则血瘀,气逆则血乱,随之发生病变。而内脏有病,亦可表现出精神情绪的改变,所以疾病与情绪是互为因果的。临床上既要正确辨治又要适当配合劝说、开导等心理治疗或“移情易性”的意疗方法,或顺情从欲,创造条件尽力满足其所求,或改善其所处的环境,或消除其多疑、误解,这样才可得心应手,效如桴鼓,才能使中医心理学在妇科领域中发挥其特殊作用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